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机械工程大学科的二级学科专业,机械工程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是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等而形成的综合性专业,强调“光-机-电-液一体化”多学科交叉。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制造”的推进,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机电方面的人才缺口大幅攀升,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制造业方面表现尤为急切,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我校近几年来机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100%,毕业生满意度达90%。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地区及广东制造业和新兴智能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控制等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综合运用机电与测控知识的工程实践能力,承担机电类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和开发工作的职业性应用型高素质技术人才。
本专业为四年制本科专业,总学分160学分。
本专业立足广东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机电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在机械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设备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与开发、设备运行与维护、产品质量检测与技术服务、生产组织与管理以及经营与销售等岗位的工作。
具体目标为:
1.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所需的数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健康心理。
2.掌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掌握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并结合社会、环境因素及相关政策法规,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机电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掌握机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初步的机电系统集成、测试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机电产品的编程调试能力,具备解决机电系统及其装置操作运行、维护管理等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机电工程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
6.掌握英语技能,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翻译能力和一定的口头交流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7.具备机电专业领域内所必需的绘图、计算、实验和制造工艺设计等基本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和 CAD/CAM 等专业软件,能通过网络开展本专业的相关业务。
8.熟悉机电工程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评价机电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能力。
9.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了解机电行业发展趋势,不断适应机电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依托机械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地区及广东制造业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需求,以智能制造为先导,以现代数字化实际制造为核心,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全国教学名师,“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师很多具有企业工程背景,具备双师资质,课程教学案例来源于企业工程实践,以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现代化实验装备。省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民办建成的智能制造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综合实验实训实验室10个,校企合作实训实验室9个,包括模拟数字电子实验室、焊接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PLC实验室、智能生产线实验室等,共配置各类大型实验实训设备1500多台套,总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为本专业应用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运行环境。
本专业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赛促教,通过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创新协作意识。近三年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大赛等获得了30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以学生毕业从事的岗位群所具备的能力为导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大平台+小模块”课程体系,涵盖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四大类。
■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交能力;知法、守法、用法;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工程计算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英语听、说、读、译、写的实用技能。其开设课程有高等数学等通识平台课程、人文、社科与艺术等相关选修课,以及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
■ 学科及专业基础平台课:搭建学科、专业大类平台,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知识的储备。开设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电路基础、模拟数字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基于模块化的 C 语言程序设计等。
■ 专业平台课:培养较强的专业特长,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开设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与职业发展导论、STM32嵌入式系统、机电控制技术、Python程序设计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PLC 技术原理与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专业模块课程:将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及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深度融合。针对学生就业领域或职业岗位所需能力,以课程组合的形式构建模块,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的就业意向选择合适的模块课程,模块课程根据学科前沿技术更新而适时调整。目前开设机电产品设计开发模块、机电系统运行与控制模块、机电系统集成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等。
■ 集中实践课程: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解决机电系统及其装置操作运行、维护管理等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开设电路设计与仿真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PLC 技术及应用综合实习、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可编程控制系统集成及应用、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路基础、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PLC 技术原理及应用、机电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实践课程
军事训练、金工实习 A、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路设计与仿真实习、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PLC 技术及应用综合实习、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综合设计、生产(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拥有省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民办建成的智能制造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综合实验实训实验室10个,校企合作实训实验室9个,包括模拟数字电子实验室、焊接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PLC实验室、智能生产线实验室等,共配置各类大型实验实训设备1500多台套,总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为本专业应用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运行环境。
机械电子专业主要定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地区需要使用汽车和航空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微型和精密仪器技术、印刷和媒体技术、音频视频技术、医疗技术的企业,电子技术、新能源、机械等行业工作,主要对应岗位群分别是为机新电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以及机器人控制生产组织管理、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智能化生产装备的操作和编程等工作岗位。如: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机械/设备/重工、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科研单位及学校等。
本专业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和工程师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有全国教学名师,博士、硕士以上研究生占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