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程

专业定位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应国家建设需求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专业,是融合自动化、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学等学科方向的前沿交叉学科方向。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专业优势,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富创新的特点,毕业生面向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广东地区的智能制造业,就业和深造前景十分广阔。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掌握机器人工程专业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机器人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机器人工程问题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胜任机器人工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在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

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要求有以下8条:

■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 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所需数学等自然科学、机器人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具有工程管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社会、法律等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

■ 掌握机电控制技术、PLC 技术原理与应用、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机器人工程专业知识,熟悉机器人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

■ 具备解决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自动化及相关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编程调试操作维护、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等方面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 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机器人工程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的能力。

■ 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及不断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 熟悉机器人工程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机器人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了解机器人工程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为什么选择机器人工程

1、该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教学软硬件设施齐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有50多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2、实行全员项目制教学,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多学科导师与学生团队融合研讨,在教学中引进企业工程项目和设计大赛项目,以递进式实践项目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3、学院积极推行人才培养国际化,多年开展与美国普渡大学西北分校、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的联合培养项目。

4、依托学院的5个优势特色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学院的“机器人创新团队”,从大一开始,让有相关志向的学生进入这些团队,以攀登计划、大创项目、团队自拟项目、学科竞赛项目为牵引,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

 点击观看机器人工程专业视频

  • 开学时间
  • 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 教学形式 全日制
  • 学制 4年
  • 学习地点 西校区
  • 学位证书 工学学士学位
  • 招生计划 返回招生计划表

课程体系

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涵盖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四大类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交能力;知法、守法、用法;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工程计算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英语听、说、读、译、写的实用技能。其开设课程有高等数学等通识平台课程、人文、社科与艺术等相关选修课,以及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

(2)学科及专业基础平台课:搭建学科、专业大类平台,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知识的储备。开设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电路基础、模拟数字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基于模块化的 C 语言程序设计等。

(3)专业平台课:培养较强的专业特长,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开设机电控制技术、机器人执行机构设计与应用、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4)专业模块课程:将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及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深度融合。针对学生就业领域或职业岗位所需能力,以课程组合的形式构建模块,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的就业意向选择合适的模块课程,模块课程根据学科前沿技术更新而适时调整。目前开设机电产品设计开发模块、机电系统运行与控制模块、机电系统集成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等。

(5)集中实践课程: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解决机电系统及其装置操作运行、维护管理等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PLC 技术原理与应用综合实习、机器人系统集成综合实习、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设计、机器人工程专业综合实训。


核心课程

机器人工程专业与职业发展导论、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模拟数字电子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伺服系统与变频器应用技术、PLC技术原理与应用、机器人执行机构设计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实践课程

金工实习A、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PLC 技术原理与应用综合实习、机器人系统集成综合实习、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设计、机器人工程专业综合实训

教学条件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中心、智能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智能装备实验教学中心与5个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研究中心,配备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实验室、工业机器人生产单元实验室、智能制造生产线实验室。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有50多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就业前景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专业优势,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富创新的特点,就业和深造前景十分广阔。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机器人操作调试维护、机器人结构设计、机器视觉及应用开发、智能系统以及信息处理等方面从事相关技术的产品开发或工程设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教学团队中有1名博士学位的教师,硕士学位以上100%。教授1名,副高级1名。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迅速,其中有3名被评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近四年,发表教学教研和专业科技研究论文39篇,承担各级教学改革科研项目10项。

专任教师

曹玉华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机器人工程专业负责人
钟小华 讲师、硕士、系主任
曾令超 助教、硕士、系副主任

企业导师

李景全 总经理、广东高臻智能装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