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

就业与校友

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2015.05.16

近几年来,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热点话题,社会普遍感觉毕业生综合素质成逐年下滑趋势。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是关乎学校发展前途的大事。大学期间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提早做好就业的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就业。

1. 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规划学习的能力即大学生应根据其职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个人发展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或方式的能力。这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大学生要明白一个道理:所谓专业只是你进入职场的“敲门砖”,而立足社会仅仅依靠单一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需要的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人才。所以,大学生要很好的利用大学几年宝贵时光,最大限度的涉猎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必须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等。要时常思考现在的知识结构是否能胜任现在或将来不久的职位。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学习的紧迫性、综合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控制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的适应自己所处的复杂环境,最终使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的----适应社会需求。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目标不明确,永远不成事。刘伯承元帅讲五行不定输的干干净净,可见目标明确是何等重要。

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对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进行客观的分析,比如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不要一说职业生涯规划,就说自己30岁如何,40岁如何,甚至把自己退休的年龄也 “规划”清楚了,这种职业规划毫无意义。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时补充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除专业领域外,我们还要广泛学习其他知识,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点在人际交往中尤为重要。

3.积极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最有效的方法。大学生除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将之适时的应用于社会实践,利用课外时间(寒暑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利用后续的学习有目的的加以补充。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就业能力,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锻炼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反观在校的大学生许多对社会的看法过于简单、片面和理想化。对社会、职场激烈的竞争缺乏认知。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学校进行“2+1”“3+1”教学改革,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借助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有利于学生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时下不少学生择业体现出盲目性,挑三拣四,眼高手低,毕业后找工作很随便,始终不能踏踏实实地从事一份工作,能力与要求倒挂。适应社会的能力其实就是生存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如果连生存都是问题那发展又从何谈起。

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精神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引起全社会极大地关注。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抗挫能力差,碰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设法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乐观心态克服一切困难。

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大学生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具备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的职业品德,要有干一行爱一行敬业精神。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都不会过时,这些宝贵的品质永远是你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职场竞争,希望在校的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培养无私、正直、勤奋、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等优秀职业品质,在职业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积累丰富社会资源。认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在能力和心理上做好择业、就业和创业的准备。